導讀: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位于廣東沿海經濟帶東翼主戰場——揭陽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自1999年創辦以來,該校秉承“誠真、篤教、博學、致用”校訓,以“立德強技,人才強校,服務地方”為辦學理念,以“立足揭陽、輻射粵東、面向廣東”為辦學定位,一直致力于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高職學院,為揭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為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近年來學院圍繞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認真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通過組建精英團隊,深入揭西縣、普寧市、惠來縣等地的農業產業基地、農村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用學校專業優勢為農業企業與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和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
2019年以來,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認真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通過組建精英團隊,運用學校專業優勢,為基層農村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和解決方案,助力鄉村發展與振興。
組建團隊規范管理,轉科技優勢為鄉村振興動能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校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學院李文升書記多次出席科技特派員工作動員會和總結交流會,劉瑞葉副院長全程指導科技特派員行動。2020年,學院從全校范圍內選派優秀教師,組建了優勢突出的11支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承擔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重點派駐任務并獲得廣東省科技廳立項。通過精準幫扶,特派員團隊為對接的33個貧困村提供了科技支撐服務。2021年,學院又有4支省級駐鎮幫鎮扶村團隊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2022年,學院有16支市級駐鎮幫鎮扶村團隊獲立項,對接幫扶揭陽市的鄉鎮達29個。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
為確保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順利開展,學校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促進各地市積極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及《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訂了《揭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重點派駐任務實施方案》,成立了項目管理領導小組,指導科技特派員嚴格按照方案要求開展工作。在資金監管上,學??萍寂c設備處聯合財務處,嚴格遵守省相關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制定出臺《揭陽職業技術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派駐任務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確保項目實施出成效、高績效。目前,各特派員團隊均嚴格按照管理辦法有序開展團隊建設和科技服務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服務氛圍。
學院科技特派員們在下鄉調研及技術服務中,以鄉鎮為服務單元,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實地調研、深度挖掘制約鄉鎮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和生產中的實際難題。每到一地,他們都與村委書記、駐村書記、村委員、在村企業、在村合作社、當地種植戶、養殖戶等對象進行深入交流,總結急需幫扶的各種需求,如種養殖技術指導、生產技術培訓等等。因地制宜,匯聚各方資源、整合學校特派員大團隊人才資源,凝練出一批針對性強且富有個性化的科技助農項目并獲得立項。通過項目實施解決難題,并將項目研究成果推廣應用,賦能新農村農業發展。2018—2022年,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相關項目14項,其中,廣東省科技廳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項目及廣東省科技廳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共5項。
注重基層技能培訓,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提質行動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在服務鄉村振興行動過程中注重對基層技術人才的培訓,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培訓需求,編制培訓教材、制定培訓方案、創新培訓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層農戶的技術水平,促進了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2022年5月,東莞市大嶺山鎮駐揭西縣鳳江鎮幫扶工作隊聯合鳳江鎮農辦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共有213人次的返貧監測戶、脫貧戶和低收入人群參加了培訓。學院楊培新教授等科技特派員作為專家為農民朋友傳授了蔬菜栽培基礎知識、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紅火蟻的危害與防治、如何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等各類知識。培訓中,專家們的講解全面細致、通俗易懂,還現場解答了學員們關于當地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種植中的技術難題,受到了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

學校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培訓現場
為提升揭陽市霖磐鎮東風村村民的電商意識,鼓勵村民自主創業,學院特派員團隊林若波、陳國貴、楊小佳團隊專門為東風村舉行了一場“互聯網+農村電商”培訓講座,和村民們一起學習了“互聯網+”的理念、農村電商與淘寶村的發展過程、相關案例分析、抖音等新媒體的創業機會等內容。楊小佳老師還為東風村的電商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包括持續跟進農村電商發展與電商扶貧政策,做好村民回鄉從事電商(新媒體)的服務工作等。林若波團隊為村民送上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百問百答叢書(全九冊)》《農村電商——互聯網+三農案例與模式》等圖書200余冊。

學校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開展農村電商培訓講座
全產業鏈思維創新幫扶模式,數字化推進鄉村文旅發展
揭陽市榕城區登崗鎮是學院特派員團隊的幫扶對象之一。該鎮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且只涉及“一年一產”水稻的種植,在水稻的加工和銷售領域涉及甚少。當地在種植模式上也是以散戶為主、種植面積偏小,因此種植效益不高。駐鎮幫鎮團隊成員楊培新教授等人經過細致調研,針對該鎮情況創新幫扶模式,為其引入具有水稻種植、加工和銷售經驗的農業科技公司,通過技術培訓的方式向當地政府和農戶傳授水稻種植加工、銷售的相關經驗,并推廣實施“政府相關部門+鄉村振興工作隊+當地合作社+外來企業+當地村民”的合作模式。特派員團隊以該鎮水稻種植規模較大的新達水稻合作社作為突破口,大力促成其與農業科技公司合作,逐步完善水稻產業鏈的升級,提高產能、增強效益。
在特派員團隊的努力下,登崗鎮還引進了揭陽市惠京蔬菜種植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進行蔬菜種植,現有規模達500多畝,并具備銷售渠道。合作社的進駐不但可以有力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還將一定程度為鎮區農戶解決就業問題,農村低收入人群亦可通過蔬菜產業實現增收。另外,幫扶團隊還結合該鎮的地理優勢,鼓勵和輔導當地青年在農村創業,開墾荒地發展“我有一畝田”農旅特色項目,協助他們做好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種植規劃。

學校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與水稻種植大戶交流
駐砲臺鎮團隊成員陳彥彬、郭敏、劉林德針對砲臺鎮背靠桑浦山,具有名勝古跡眾多,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如風門古徑、雙溪明月)等特點。項目團隊以旅游為載體,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將“揭陽砲臺三日紅”等紅色資源巧妙地串聯起來,設計了“云旅游”系列產品。其中,“風門古徑VR數字化旅游平臺”(https://www.expoon.com/e/hkqvo6iedse/panorama)利用科技賦能,以智慧AR技術為載體,將當地名勝風門古徑的靚麗風景以全新視覺體驗呈現出來。平臺自2022年5月上線后,先后被“南方+”、砲臺文藝、榕城發布、揭陽發布等網絡平臺報道推廣。上線半個月訪問量即突破10000人次,有力加強了人們對砲臺鎮生態景區的了解,擴大了砲臺鎮作為歷史人文勝地的影響力,并助力該鎮成功創建揭陽市首批美麗圩鎮。

砲臺鎮名勝古跡VR全景截圖
幾年來,學校的科技特派員團隊通過深入農村基層、農業一線,圍繞當地產業和科技需求開展服務和創業,有力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為當地農業產業興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推動全省農業加快轉型升級、農村面貌顯著變化、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農民生活持續改善,順利實現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定目標貢獻了一份力量。
(文/鄭燕丹 楊培新 編輯/劉啟強)